重庆红色初心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重庆渣滓洞,一场红色教育的洗礼!
您现在所在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 >
重庆渣滓洞,一场红色教育的洗礼!
重庆党员干部红色培训网 发布于:2018年10月26日 09:44 分类:红色教育-新闻资讯 来源:重庆红色文化交流中心 阅读: 评论(0)
       来到山城,除了吃火锅,逛解放碑,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,值得你去一看!那就是渣滓洞,这里可以让你更加深入的了解重庆的一些历史!这里其实就是一个监狱,它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,因渣多煤少而得名。渣滓洞三面是山,一面是沟,位置较隐蔽。1939年,国民党军统特务逼死矿主,霸占煤窑,在此设立了监狱。分内外两院,外院为特务办公室、刑讯室等,内院一楼一底16间房间为男牢,另有两间平房为女牢。
  那还是多年前的秋天,也算是冬天吧(个人感觉重庆只有夏天和冬天),带着刚到重庆的时候花5块钱买的地图,早上7点钟在四公里坐上3号轻轨,开始前往这个让我浮想联翩的地方,经过5站到达两路口,然后再换成1号轻轨,直接前往烈士墓站,中间大概有十几个站,花费了1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山脚下。因为渣滓洞位于歌乐山下磁器口、五灵观一带,它三面环山,一面临沟,地形隐蔽。所以下了轻轨后不得不再坐一趟公交了!等待5分钟左右,821开到了眼前,只不过没想到的是去的人真多,还好因为是早上,过往的车流量不是很多,在公交车上站了8分钟左右就到了目的地。
  下了公交车,映入眼帘的是歌乐山烈士陵园烈士诗碑林,还有一个个烈士的雕像,旁边正好是西南政法大学和四川外国语学院,初感概这里的大学真安逸,依山而建,山上就是校园,周边就是景区,简直就是风景如画,人在画中行!不成想最后给我的感觉却是:这里厚重、沉稳的历史底蕴,不断的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栋梁!
  沿着雕塑后面的小路,一直往山上走,就是白公馆了,听说这里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。1939年军统局将此改建为看守所关押政治犯。原一楼一底的十余间住房改为牢房,地下储藏室改为地牢。1943年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成立,白公馆作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,关押人员被移往附近的渣滓洞。抗战胜利后,白公馆被作为特别看守所。
  一阶一阶的石头台阶,通向这个“别墅”,来往的人群络绎不绝,回味着历史留下的痕迹,感概解放的不易!“1949年9月份,刚抵达这里的杨虎城将军及儿子、女儿和宋绮云夫妇及儿子小萝卜头,就是在这里先后遭到特务们的利刀屠杀。”听着其他带团旅游讲解员的介绍,心思没有去其他自然风景区的安逸!放佛到了这里,你的心情本就应该是阴云密布的!
  一路无话,知识默默的用手机拍了一些照片,待空闲之时再来看。下了山,在路边吃了一份5块钱的凉面,算是垫垫肚子,花费20块钱排队等候中巴车去渣滓洞。那会儿都10点半左右了,来往的车辆开始多了起来,坐在车上,穿梭在上山的路上,来到了渣滓洞!
  如果这里没有标牌,没有四周的小碉堡(应该说是瞭望台),这里完全是这个城市最静谧的地方,建个别墅,每天看看书、写写字,人生无外乎如此!可惜这里却被早就成了当年的人家地域!走进大门,道路不是很宽,大概也就是8米左右,从门口到当时关押革命党人的地方,也就大概40米,但沿途却有不下5个瞭望台。
  监狱分内外两院,内院有一放风坝,一楼一底的男牢十六间,女牢二间。还有四周的这些碉堡、暗哨、铁丝网以及审讯室的刑具令人觉得阴森恐怖。
  老虎凳、压腿的杠子、竹签,夹手的筷子、皮鞭等各种刑具令人触目惊心,让人不寒而栗!对老革命党人无比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!我在想着,如果我面对这些,我还能坚持下去吗?结果却是不能。
  为了从精神上瓦解革命者的斗志,特务们特意在渣滓洞内院墙上写“青春一去不复返,仔细想想,认明此时与此地,切莫执迷。”、“迷津无边,回头是岸”,“宁静忍耐,毋怨毋忧”的标语。外院是特务办公室,刑讯室。外院墙上写有讯示特务的标语“长官看不到、想不到、听不到、做不到的,我们要替长官看到、想到、听到、做到”。
  在众多的革命志士当中,最小的就是小萝头,在二层小楼处,摆放着一只并不起眼的铅笔,下面是一幅画着飞机的画,原来这是小萝卜头学习的地方。由于牢内艰苦的环境,营养不良,致使他头大身小,故大家叫他小萝卜头。度过8年的牢狱,最后他还是死在敌人的屠刀下,这也是渣滓洞牺牲年龄最小的烈士。
  参观的过程中,每个人基本都很少说话,一脸的沉重,只是默默的在这本现实的历史书中,学习着过去的历史,缅怀着逝去的先烈!在这里还有水牢,不足5平方米大,湿漉漉的;还有煤窑洞里头的审讯刑具以及看守的铁门铁栏,总是无言的哭诉着当时发生的一切!

红色培训

Training

TOP

在线QQ

13984930114